以农历小暑节气和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为契机,2025“崇明供销送清凉”上海供销市集二十四节气消费文化季展销活动在长宁区古北黄金城道步行街启幕。作为2025年上海市供销总社“24节气·24场市集”的升级之作,本次市集以“吉市、吉事、吉食”为脉络,融合农耕文化与供销服务理念,打造集时令美食、非遗体验、古乐雅集于一体的“上海供销市集2.0版本”,为市民呈现一场跨越古今的节气文化盛宴。
本次展销活动共31个展位,汇聚了来自全国供销系统的地道、特色、新鲜的节气优质农产品,从山野的馈赠到江河的鲜美,以春夏秋冬24节气为主题打造,可一站式品尝“不时不食”的自然之味。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崇明区共带来9家企业,新鲜是所有摊位的关键词。大部分的蔬菜、瓜果、肉禽都是当天凌晨采摘,下午新鲜到货,主打一个不隔夜。
瀛猪农庄的摊位在第一个,冰柜里的产品摆放得扑扑满。“这里面就是一头整猪。”农庄销售负责人倪施亮指着冰箱里的产品告诉记者,这些猪是在崇明本地养殖,凌晨屠宰、分割、包装,下午通过冷链车送到现场,因此每个部位都是极少量,而且价格还比市场价要低一些,“这是我们首次走出崇明到市区做供销市集活动,希望更多推广品牌。”
上海崇明金瓜种植专业合作联社此次带来了崇明地理标志黄金瓜,摊主介绍:“我们第一天带了100份,两个口味,5元一盒,很受欢迎。”黄金瓜旁边,15元一袋的生玉米卖得极好:“今年我们试试水,只带了150斤、80袋左右,明天要多带一点。”她介绍,这些玉米都是中午在地头采摘,去掉头和根,下午2点装车来的,还带着露水。”
隔壁摊位的崇明好味道则带来了4款本地当季水果,苏翠一号8斤以上礼盒装99元,夏黑葡萄3串99元,地产水蜜桃、黄桃均118元,都是当天采摘、包装,下午2点出发赶5点的集市。
上海市供销总社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市集是供销系统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的一次创新实践:“我们希望通过‘节气+文化+服务’的模式,让市民在烟火气中读懂农耕文明,也让优质农产品借供销渠道走向更广阔市场。未来,供销社将持续升级市集IP,打造更多兼具文化厚度与惠民温度的城乡共富载体。”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市集紧扣小暑节气习俗,还推出三大主题体验。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吉食·时令风物”主题中,“小暑食新”带来了咖啡机器人;“小暑消暑”带来清补凉、小龙虾等夏季美食;老字号品牌:百花蜂蜜、鼎丰腐乳、好唯加等老字号品牌。
临海市供销社将蛋清羊尾、乌饭麻糍、泡虾等经典传统小吃,与大石葡萄、临海杨梅等当季鲜果巧妙搭配,精心复刻出地道“临海风味”。乌饭麻糍等产品都是第二次来到集市,因为现制现售还供不应求,不少消费者都是付完钱在现场等货。“来不及,根本来不及做。”泡虾摊主一刻不得闲,刚出锅的泡虾瞬间就空了。
与此前集市不同的是,升级版的集市还加入了文化演艺活动,铸就“吉事·文化雅集”主题。特邀来自音乐学院的两位民乐演奏者,以古筝的清澈空灵、二胡的悠扬婉转,为市集的烟火气注入一抹流动的诗意。飞花对诗也不是古代才子佳人的专利,现场挑战节气诗词互动,还能赢取供销特色礼品。
非遗手作也有24节气?崇明区社带来的崇明非遗土布,让传统技艺触手可及。记者在现场看到“满艺创”土布文创有很多创意,从本子到扇子,从小包到袋子,都是用崇明老布都是手工做的,冰箱贴也有24节气的设置,非常应景。
此外,“吉市·供销情怀”主题还特设“打卡区+服务台”提供便民服务,延续“送米上车”的温情理念河南股票配资网站,让市民感受供销社“根在乡村,情系城乡”的初心。
热丰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